防止英格索蘭壓縮機的滲漏油對策
壓縮機滲漏油后,如果油位低于油標上的最低限位時,必須停電加油或處理,這樣就影響正常供電。
英格索蘭壓縮機各油封部位因種種原因造成滲漏缺陷,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處理方法。
1.壓縮機放油部位。
放油螺釘常有滲油現象存在,經摸索與分析,認為受下列原因影響:
(1).原裝放油螺釘是帶有油道的空芯螺釘,封住油道的油是靠螺釘上端一片約1mm 厚的皮質油封。
皮質油封由一片很薄的U 形鋼片鎖扣住。經檢修證實,這片U形鋼片很容易損壞;
(2).放油螺釘原來的密封圈,均是采用紅鋼板紙、皮帶輪、鉛板、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加工的,因絕緣油黏度小、滲透力強,無法杜絕滲油現象。
對此,采取了如下措施:
①.將阻尼器的放油螺孔,原孔無將托位改為有托位,如SN10- 10 II型少, 壓縮機原放油孔直徑由16mm 擴大至22mm、深2mm,加工成一托位(也有的放油孔直徑是12mm 的,可擴大至18mm、深2mm);
②.淘汰有油道空芯的放油螺釘,改成實芯并帶有擋油槽的放油螺釘,擋油槽切削寬度為4mm,深度要求低于螺紋;
④.采用4mm 厚的耐油橡膠板自制油封,緊嵌在擋油槽內,代替原有油封;
⑤.將原放油螺釘上端的直徑由3.5mm 改為5mm,并采用2mm厚的耐油橡膠板自制小油封,代替原有的皮質油封和U 形鋼片鎖扣。
后來生產的壓縮機產品,其放油螺釘已普遍采用了實芯螺釘,但只有一個油封。對此還是采用兩個油封(一大一小) 好,起雙重封油作用。
通過上述四項措施后,當把放油螺釘擰緊時,自制油封受壓而膨脹,就可防止空壓機油沿螺紋滲爬出來。
2.壓縮機阻尼器部位
由阻尼器、密封圈及4 顆螺絲組成。如基座下側止口與阻尼器密封圈配合不當,或4 顆螺絲上得不均勻,都將造成滲油現象。
在每次檢修 更換阻尼器內的密封圈時,要求放盡斷路器內的油。在裝阻尼器前,將止口及基 座與阻尼器的接觸面和基座上的4 個螺孔,都要抹凈油跡。
因放油時有少量油滲 流入孔內,如不抹凈油跡,待上好阻尼器后,放油時流入螺孔內的少量油將沿螺 紋滲爬出來而聚集在4 顆螺絲頭上,形成假滲油(掛油) 現象。
更換阻尼器的密封圈,如缺乏備件,可采用4mm 厚的耐油橡膠板加工代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