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復式壓縮機的工作原理
往復式壓縮機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。

往復式壓縮機屬于容積式壓縮機,是使一定容積(實際上是一定質 量的氣體,進出氣體質量不變,但經過壓縮之后壓力增加,體積縮小) 的氣體順序地吸入和排出封閉空間以提高靜壓力的壓縮機。
曲柄帶動連 桿4,連桿4通過十字頭7與活塞桿3相連帶動活塞2前后或上下運動。
活塞運動使氣缸1內的容積發生變化,當活塞向后或向下運動的時候, 氣缸容積增大,進氣閥5打開,出氣閥6關閉,氣體被吸進來,完成進 氣過程;當活塞2向前或向上運動的時候,氣缸容積減小,出氣閥6打 開,進氣閥5關閉,完成壓縮過程。
通常活塞上有活塞環來密封氣缸1和活塞2之間的間隙, 氣缸1內有潤滑油潤滑活塞環。
英格索蘭空壓機是通過曲軸(側視圖未畫出)帶動連桿,活塞做上下運動。
當活塞向下運動的時候,汽缸容積增大,進氣閥打開,排氣閥關閉,氣體被吸進來, 完成進氣過程;當活塞向上運動的時候,氣缸容積減小,出氣閥打開,進 氣閥關閉,完成壓縮過程。

下面根據圖2-10和圖2-11單動往復式壓縮機工作原理圖,再結合 圖2-12往復式壓縮機工作過程中壓力-體積變化關系說明往復式壓縮機 工作原理。
活塞在氣缸內運動到最左端時,活塞與氣缸蓋之間還留有一很小的 空隙,稱余隙,其作用主要是防止活塞撞擊到氣缸前端蓋上。
由于余隙的存在,在氣體排出之后,氣缸內還殘存一部分高壓氣體P2,其狀態 如圖2-12中A點所示。
當活塞從最左端向右運動時,殘留在余隙中的 氣體開始膨脹,壓力從P2下降到P1,其狀態相當于圖2-12中B點所 示,這一階段稱為膨脹階段。
當氣缸繼續向右運動時,氣缸內的壓力稍低于壓力p1,于是進氣閥打開,氣體被吸入氣缸, 直到活塞運動到最右端,其狀態如圖2-12中C點所示,這一階段稱為吸氣階段。
此后活塞改向左運動,缸內氣體被壓縮而升壓,進氣閥關閉,氣體繼續被壓 縮,直到活塞到達圖2-12中D點的狀態,壓力增大到稍微高于壓力 p2,這一階段稱為壓縮階段。
此時,排氣閥打開,氣體在壓力p2狀態下從氣缸中排出,直到活塞回復到圖2-12中A點的狀態, 這一階段稱為排氣階段。
由此可見,往復式壓縮機的一個循環過程是由膨脹、吸氣、壓縮、 排氣等四個階段構成。
在圖2-12的"V坐標上形成一個封閉曲線。
AB為余隙的膨脹階段,BC為吸氣階段,CD為壓縮階段,DA為排氣階段。
由于氣缸內余隙中高壓氣體的存在,使吸入的氣體量減少,增加動 力消耗,故余隙不宜過大,一般余隙容積為活塞一次掃過容積的5%左 右,此百分比又稱余隙系數。
氣體在往復式壓縮機的壓縮過程既不能是一個完全的等溫過程,也不 能是一個完全的絕熱過程,是介于等溫和絕熱之間的一個多變壓縮過程, 對于一個多變壓縮過程的排出氣體的絕對溫度和所消耗的外功。
在多變壓縮過程中,排氣溫度隨排氣壓力的增加而呈指數變化,壓縮比p2/p1越大, 排氣溫度就越高;進氣溫度越高。排氣溫度越高。
排氣溫度越高,壓縮機氣缸的強度越低,越容易受到破 壞,被壓縮的氣體危險性越大。
所以為了保證壓縮機操作的安全性,一 是壓縮機進口氣體的溫度要低,有的甚至要經過冷卻器冷卻降溫后方能 進氣,但進氣溫度要高于被壓縮氣體的露點溫度;二是壓縮比要適當。 同時,還要加強氣缸壁的冷卻和活塞與氣缸壁之間的潤滑。
在生產過程中,如果所需氣體的壓縮比很大,把壓縮過程用一個氣 缸一次完成往往是不可能的,即使理論上是可行的,但實際上也是無法 實現的。
壓縮比太高,不僅動力消耗過大,而且溫升也過大。溫升過 大,氣缸內的潤滑油會變性,即潤滑油發生裂解,使其鉆度下降,甚至 有可能發生焦糊現象。
由于潤滑油變性,潤滑不良,機件受損,嚴重時 會發生爆炸事故。為了降低壓縮機壓縮過程中溫升過高而對設備強度的 顯著影響,往往當壓縮比超過8時采用多級壓縮,一般正常情況下壓縮 比為3~5。
在多級壓縮過程中,增加氣缸的數目以減少每級壓縮比, 進而減少余隙的影響,提高壓縮機的容積率。
但多級壓縮機本身并沒有 解決氣體溫度過高的問題。雖然在氣缸壁上裝上水的夾套或散熱片,但 遠不足以移走氣體壓縮時所產生的熱量。
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在級與級間還設置了中間冷卻器,這樣可以移除壓縮所產生的熱量。
在中間冷卻 器后再安排一個氣液分離器或除油器,以除去氣體在冷卻過程中其中徽 量的可凝氣體液化成的液體或在壓縮過程中氣體中混入的潤滑油。
雖然說是微量液體,但若不除去,如果進入下一級壓縮機就會對壓縮機產生 嚴重的破壞作用。